跳至主要内容

博文

独乐园图卷

 此《独乐园图》卷由明代仇英绘。画卷内容根据司马光的《独乐园记》立意,依次描绘了弄水轩、读书堂、钓鱼庵、种竹斋、采药圃、浇花亭、见山堂等景致。卷后拖尾接裱为文徵明书《独乐园记》《独乐园七咏》,苏东坡《独乐园诗》及项禹揆等人题跋。此卷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。 独乐园为宋代名儒司马光的园名,据洛阳名园记载中:司马温公在洛阳自号迂叟,谓园为独乐园。亭中身着白衣倚坐于榻者为司马光。巨松三株,满绕藤萝,覆盖亭上。四周围在花圃四五,各花盛开,童仆担水,正浇花施肥。前岩旁栽修竹三株,杂树一二。图中以竹林分隔,司马光携鹤坐于虎皮褥上,丛竹如幕蔽天,卧而游之,有怡然自得之乐。畦间花草仅画出一株,以显其园艺之特殊。最右方竹林后,得见草堂,以示平日晏居,可随兴之所致,傲啸林木之间。   独乐园图卷.明.仇英绘.含注释.120000X2834像素.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[real3dflipbook id='74']   绘制信息 明代仇英绘,文徵明书 形制尺寸 绘画尺寸:28 x 518.5 厘米,全卷尺寸:32 x 1290.2 厘米 题跋钤印 题签:仇實父畫獨樂園圖,文衡山書記並詩,檇李項氏舊藏卷后拖尾接裱有文徵明书《独乐园记》《独乐园七咏》,苏东坡《独乐园诗》,另有项元汴之孙项禹揆题跋、孙家鼐等人观款鉴藏印「 項子京家珍藏印 」朱文印、「 墨林秘玩 」白文印、「 韓崇過眼 」朱文印、「 叔平畫鑒 」白文印等 收藏来源 此卷现藏于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  画卷大致描绘顺序: 弄水轩、读书堂、钓鱼庵、种竹斋、采药圃、浇花亭、见山堂 卷后拖尾接裱有文徵明书《 独乐园记 》《独乐园七咏》,苏东坡《独乐园诗》,另有项元汴之孙 项禹揆 题跋、孙家鼐等人观款。 司马光 (1019 年 11 月 17 日-1086 年 10 月 11 日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涑水乡(今山西夏县),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。   独乐园记 孟子曰:独乐乐,不如与人乐乐;与少乐乐,不如与众乐乐。此王公大人之乐,非贫贱者所及也。孔子曰:“饭蔬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” 颜子 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,“不改其乐”,此圣贤之乐,非愚者所及也。若夫 “鹪鹩巢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”,各尽其分而安之。...
最新博文

后圃编年稿集部 语言文学类 清代

  此《后圃编年稿》为清代李嶟瑞著诗文集,后圃是其讲堂名。全书共十六卷,内收作者诗文一千二百三十首,分为:焚余稿、北游稿、北游续稿、归来续稿、归来续稿。此为清康熙时期写刻刊本,书前有万斯同、孔尚任序,自序。后有姜宸英、俞化鹏、朱元英、朱书序。 盱眙 “闻得园” 在小云山麓,为清代李枝芃所建,规模比之西园要小许多,但是小巧玲珑,精致典雅,静谧自然,主要是他自己闭门读书之处。后为其长子李嶟瑞所用,改名曰 “夕阳山庄”,他在山庄中设有 “须涛书屋”,并在屋后的菜地上构建了一处 “后圃讲堂”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“我苍存就是一诗痴、呆瓜,除了喜欢写诗作词,伺弄花草蔬菜,其他也无才能了。这后圃讲堂,便作自己读书赋诗,给小儿课读之所也。” 在后圃讲堂之中,李嶟瑞还着手整理自己多年来所作的诗稿,先后刊刻印制了《后圃编年集》十六卷。(介绍 参考 )   后圃编年稿.总十六卷.清.李嶟瑞撰.清康熙时期刊本 [real3dflipbook id='73']   刊印信息 清康熙时期刊本 行款版式 十行十九字,黑口,单鱼尾,左右双边 序跋信息 焚余稿前有万斯同、孔尚任序;北游稿前有姜宸英序;归来稿前有俞化鹏序;北游续稿前有朱元英序;归来续稿前有朱书序万斯同《焚余稿序》后,有一段墨书跋(题作述庵识) 收藏来源 此为 哈佛大学图书馆 藏本   目录 焚余稿 序(万斯同撰)、王昶跋、焚余稿序(孔尚任撰)、自序、目录 卷一:焚余稿诗六十四首 卷二:焚余稿诗六十九首 卷三:焚余稿诗六十八首 卷四:焚余稿诗六十二首 卷五:焚余稿诗六十一首 卷六:焚余稿诗四十四首 北游稿 序(姜宸英撰) 卷七:北游稿诗六十一首 卷八:北游稿诗九十三首 归来稿 序(俞化鹏撰) 卷九:归来稿诗六十六首 卷十:归来稿诗七十二首 北游续稿 序(朱元英撰) 卷十一:北游续稿诗八十首 卷十二:北游续稿诗九十九首 卷十三:北游续稿诗一百一十九首 卷十四:北游续稿诗七十八首 归来续稿 序(朱书撰) 卷十五:归来续稿诗五十五首 卷十六:归来续稿诗七十一首 卷首题: 盱眙李嶟瑞蒼存 李嶟瑞 ,清康熙时人,字苍存,又字篑斋,江南盱眙(今属江苏)人。工诗,王士祯称其纵横有奇气。著有《后圃编年稿》十六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 古籍下载地址: https://new.wuguo.vip/398

医心方.总三十卷.二十一到三十卷

  此《医心方》是日本丹波康赖所编成的医学著作,成书于 982 年,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。全书共三十卷,其内容以《诸病源候论》为底本,参酌《素问》、《千金方》等百余本隋唐的方书,论述疗法、针灸、方剂、食饵、房中术等。此半井氏家本为平安时代抄本,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。 此书撰成于 982 年,永观二年(984)上呈日本天皇。丹波康赖取材于中国医学著作,包括医经、经方、针灸、房中、养生、佛经和符咒等。不过此书的篇章次序与选录内容的安排,均与中国医学文本不甚相同,显示出两国医界的差异。完稿后,丹波康赖将亲笔写本献给皇室,另一抄本献给日本太政大臣藤原道通,后者称为宇治本。1154 年,一名日本学者参照宇治本重新点校了皇室御本后一直秘藏于皇庭,流传极其有限。皇室之外流传的其他副本多为丹波家族后人陆续节录家藏本,或以其他书名出版的版本。此外,还有一部卷数不全的手抄本保存在京都仁和寺中。1573 年,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将皇室所藏的 30 卷御本赐给半井瑞策 (Nakarai Zuisaku),半井瑞策出版了其中的 22 卷。安政元年(1854 年),德川幕府命令半井瑞策将祖传珍本交给江户医学馆以做校勘影写,最终将这部著作公诸于世,故被称为「半井家本」。由于半井家规定不得让本件出家门,因此除了安政一年(公元 1854 年)一度借与幕府之外,直到近年都不曾公开过。(介绍 参考 ) 全套大部分为纸本墨书(卷轴装),其中卷二十八为江户时代抄本(册页装)。 本件为所有抄本中年代最古,而且全部三十卷齐全的抄本,其中的二十七卷于平安时代所抄写,一卷于镰仓时代抄写,另外有二卷及一册是江户时代的补抄本。平安时代的抄本中有二十五卷是书写于「楮纸」(以楮木皮为原料的日本纸),由十人左右分担抄写。此外,为了解读本文,还以朱笔或墨笔写上假名、注、以及各种符号,是了解当时解读方式的珍贵资料。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21卷 [real3dflipbook id='62']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22卷 [real3dflipbook id='63']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23卷 [real3dflipbook id='64']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24卷 [real3dflipbook id='6...

医心方.总三十卷.十一到二十卷

 此《医心方》是日本丹波康赖所编成的医学著作,成书于 982 年,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。全书共三十卷,其内容以《诸病源候论》为底本,参酌《素问》、《千金方》等百余本隋唐的方书,论述疗法、针灸、方剂、食饵、房中术等。此半井氏家本为平安时代抄本,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。 此书撰成于 982 年,永观二年(984)上呈日本天皇。丹波康赖取材于中国医学著作,包括医经、经方、针灸、房中、养生、佛经和符咒等。不过此书的篇章次序与选录内容的安排,均与中国医学文本不甚相同,显示出两国医界的差异。完稿后,丹波康赖将亲笔写本献给皇室,另一抄本献给日本太政大臣藤原道通,后者称为宇治本。1154 年,一名日本学者参照宇治本重新点校了皇室御本后一直秘藏于皇庭,流传极其有限。皇室之外流传的其他副本多为丹波家族后人陆续节录家藏本,或以其他书名出版的版本。此外,还有一部卷数不全的手抄本保存在京都仁和寺中。1573 年,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将皇室所藏的 30 卷御本赐给半井瑞策 (Nakarai Zuisaku),半井瑞策出版了其中的 22 卷。安政元年(1854 年),德川幕府命令半井瑞策将祖传珍本交给江户医学馆以做校勘影写,最终将这部著作公诸于世,故被称为「半井家本」。由于半井家规定不得让本件出家门,因此除了安政一年(公元 1854 年)一度借与幕府之外,直到近年都不曾公开过。(介绍 参考 ) 全套大部分为纸本墨书(卷轴装),其中卷二十八为江户时代抄本(册页装)。 本件为所有抄本中年代最古,而且全部三十卷齐全的抄本,其中的二十七卷于平安时代所抄写,一卷于镰仓时代抄写,另外有二卷及一册是江户时代的补抄本。平安时代的抄本中有二十五卷是书写于「楮纸」(以楮木皮为原料的日本纸),由十人左右分担抄写。此外,为了解读本文,还以朱笔或墨笔写上假名、注、以及各种符号,是了解当时解读方式的珍贵资料。  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11卷 [real3dflipbook id='52']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12卷 [real3dflipbook id='53']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13卷 [real3dflipbook id='54']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14卷 [real3dflipbook id=...

医心方.总三十卷.一到十卷

 此《医心方》是日本丹波康赖所编成的医学著作,成书于 982 年,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。全书共三十卷,其内容以《诸病源候论》为底本,参酌《素问》、《千金方》等百余本隋唐的方书,论述疗法、针灸、方剂、食饵、房中术等。此半井氏家本为平安时代抄本,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。 此书撰成于 982 年,永观二年(984)上呈日本天皇。丹波康赖取材于中国医学著作,包括医经、经方、针灸、房中、养生、佛经和符咒等。不过此书的篇章次序与选录内容的安排,均与中国医学文本不甚相同,显示出两国医界的差异。完稿后,丹波康赖将亲笔写本献给皇室,另一抄本献给日本太政大臣藤原道通,后者称为宇治本。1154 年,一名日本学者参照宇治本重新点校了皇室御本后一直秘藏于皇庭,流传极其有限。皇室之外流传的其他副本多为丹波家族后人陆续节录家藏本,或以其他书名出版的版本。此外,还有一部卷数不全的手抄本保存在京都仁和寺中。1573 年,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将皇室所藏的 30 卷御本赐给半井瑞策 (Nakarai Zuisaku),半井瑞策出版了其中的 22 卷。安政元年(1854 年),德川幕府命令半井瑞策将祖传珍本交给江户医学馆以做校勘影写,最终将这部著作公诸于世,故被称为「半井家本」。由于半井家规定不得让本件出家门,因此除了安政一年(公元 1854 年)一度借与幕府之外,直到近年都不曾公开过。(介绍 参考 ) 全套大部分为纸本墨书(卷轴装),其中卷二十八为江户时代抄本(册页装)。 本件为所有抄本中年代最古,而且全部三十卷齐全的抄本,其中的二十七卷于平安时代所抄写,一卷于镰仓时代抄写,另外有二卷及一册是江户时代的补抄本。平安时代的抄本中有二十五卷是书写于「楮纸」(以楮木皮为原料的日本纸),由十人左右分担抄写。此外,为了解读本文,还以朱笔或墨笔写上假名、注、以及各种符号,是了解当时解读方式的珍贵资料。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1卷 [real3dflipbook id='42']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2卷 [real3dflipbook id='43']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3卷 [real3dflipbook id='44']   医心方.丹波康赖撰.总三十卷.第4卷 [real3dflipbook id='45...

十六罗汉图轴

 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得道弟子。此套《十六罗汉图》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。全套现存十一幅,分别是: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五、第六、第八、第九、第十一、第十三、第十五、第十六尊者。其中十幅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,一幅藏于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,各幅有落款「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」。   十六罗汉图.存十幅.南宋时代.金大受绘.绢本着色.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[real3dflipbook id='41']   绘制信息 南宋时期金大受绘落款「 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」 行款版式 绢本着色,各 118.8×51.7 厘米 收藏来源 此套其中十幅现藏于  东京国立博物馆 (TA-298)其中一幅(第一尊者)现藏于 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   十六罗汉的名字早有佛经所载。后来十六罗汉传入中国后,约于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演变为十八罗汉。按玄奘法师所翻译的《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》(即汉语的《法住记》),十六罗汉的资料如下: 第一尊者 :宾度罗跋啰惰阇,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 第二尊者 :迦诺迦伐蹉,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 第三尊者 :迦诺迦跋厘惰阇,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 (缺)第四尊者:苏频陀,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 第五尊者 :诺距罗,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 第六尊者 :跋陀罗,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 (缺)第七尊者:迦理迦,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 第八尊者 :伐阇罗弗多罗,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 第九尊者 :戍博迦,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 (缺)第十尊者:半托迦,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 第十一尊者 :罗怙罗,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飏瞿洲 (缺)第十二尊者:那伽犀那,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半度波山 第十三尊者 :因揭陀,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(缺)第十四尊者:伐那婆斯,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第十五尊者 :阿氏多,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第十六尊者 :注荼半托迦,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(介绍 参考 ) 此套十六幅作品中,现有十幅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,作为摄州多田院的镇院之宝而传来。曾为原邦造旧藏。一幅藏于群马县立...

长安客话

  此《长安客话》由明代蒋一葵撰,万历时期成书。全书共八卷,分为:皇都杂记、郊坰杂记、畿辅杂记、关镇杂记、边镇杂记。其内容记述了北京明代地方历史和地理沿革,例如:北京的城苑、山川、寺观、陵寝、名胜、古迹、关镇等。此为民国时期钞本,书后有清宣统二年盛宣怀跋。 《长安客话》按所记内容分类分卷,其中 卷一、二 为 “皇都杂记”,记北平城的沿革及明京都的建设布局。 卷三、四 “郊坰杂记”。记京郊名胜古迹甚详。如碧云寺、卧佛寺、白云观、卢沟桥、戒坛等,又介绍天寿山之形胜,与诸皇陵所在,及海滨的米家园和勺园。 卷五、六 “畿辅杂记” 除介绍了北京周围外县的名胜古迹,重要的是介绍各县的情况,如东安县、香河县、玉田县、丰润县、遵化县、平谷县、昌平州、密云县、怀柔县、顺义县、古潞阳 (今通州)、古临沟 (今三河县)、古雍奴 (今武清县)、古漷(Huǒ)阴 (今郭县)、宝坻县等。又记芦台产盐,白如玉屑;宝坻产银鱼,县设银鱼厂,中官下厂督捕进贡。 卷七 “关镇杂记”,记边塞的三关——居庸关、古北口、紫荆关、昌镇、黄花镇、蓟镇、古榆关 (今山海关)、喜峰口、宣府。 卷八 “边镇杂记”,记八达岭、土木驿、张家口、开平等。(介绍 参考 )   长安客话.总八卷.明.蒋一葵撰.清宣统二年盛宣怀跋重刻.民国时期钞本 [real3dflipbook id='40']   刊印信息 清宣统二年盛宣怀跋重刻,民国时期钞本 行款版式 十四行,二时五字,钞蓝格稿纸本 序跋信息 陆完学 序 盛宣怀 跋 钤印: 燕京大學圖書館 收藏来源 此为 哈佛大学图书馆 藏本   目录 长安客话序(陆完学撰)、总目、目录、蒋石原先生传 卷一:皇都杂记(皇都、皇城、禁苑、都市、歌咏、人物、奇事、食货) 卷二:皇都杂记(畿闉、公宇、方言、俗习、制尚、诗说) 卷三:郊坰杂记(名山、名寺、名迹、名诗) 卷四:郊坰杂记(桥梁、形胜、陵寝、游谒) 卷五:畿辅杂记(驿馆、碑、墓、山河、雄镇) 卷六:畿辅杂记(山川、津梁、形胜、古迹) 卷七:关镇杂记(关、镇、台、城、路、岭、峪、口) 卷八:边镇杂记(城、堡、塞外诸夷) 盛宣怀跋 卷首题: 晉陵蔣一葵 ,钤印: 燕京大學圖書館   蒋一葵 ,字仲舒,号石原,明代江苏武进(今江苏常州)人。早年家贫无书,四处借阅,并刻苦抄录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...

古今小说

  此《古今小说》(喻世明言)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话本集。全书共四十卷,每卷一个短篇小说,始于: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。终于:沈小霞相会出师表。书前有版画三十七幅(对页)。此为日本法政大学图书馆藏明代刊本(缺卷二十四至二十九),有眉批。 《古今小说》是《喻世明言》的初刻本。它和《警世通言》《醒世恒言》并称 “三言”,是宋、元、明三代 “话本” 与 “拟话本” 的重要选集。 《古今小说》的版本,一直以来为人所知的只有日本内阁文库(封面有 “天许斋藏板”)与前田尊经阁所藏的两种版本(以下简称为内阁文库本、尊经阁文库本)。但实际上,《古今小说》还有一种版本,即此日本法政大学图书馆藏本。   古今小说.四十卷.明.冯梦龙编.明代刊本.缺卷24至29 [real3dflipbook id='39']   刊印信息 明代刊本 行款版式 框 20x 13.5 厘米,半叶十行,二十字。白口单鱼尾,四周单边,有眉批书前有版画三十七幅(对页) 序跋信息 綠天館主人題 敘 收藏来源 此为 日本法政大学图书馆 藏本   目录 叙(绿天馆主人题)、总目版画插图 第一卷: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第二卷: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第三卷: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第四卷:闲云年庵阮三冤债 第五卷:穷马周遭际卖䭔媪 第六卷: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第七卷:羊角哀舍命全交 第八卷:吴保安弃家赎友 第九卷:裴晋公义还原配 第十卷:膝大尹鬼断家私 第十一卷: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第十二卷: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第十三卷:张道陵七试赵升 第十四卷:陈希夷四辞朝命 第十五卷: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第十六卷: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第十七卷:单符郎全州佳偶 第十八卷:杨八老越国奇逢 第十九卷: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第二十卷:陈从善梅岭失浑家 第二十一卷: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第二十二卷: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第二十三卷: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缺 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九 第三十卷:明悟禅师赶五戒 第三十一卷: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第三十二卷:游酆都胡母迪吟诗 第三十三卷: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第三十四卷: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第三十五卷: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第三十六卷: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第三十七卷: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第三十八卷:任孝子烈性为神 第三十九卷: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第四十卷: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《 喻世明言 》初版时名为《古今小说》,共四十卷...

唐诗类苑

  此《唐诗类苑》由明代张之象编辑,王彻补订。全书共两百卷,按门类编次,分三十九部(如:天、岁时、山、水、京都、边塞、人、居处、服食、巧艺等),一千多类,收录一千四百多位诗人的两万八千多首诗作。书前附序、凡例、引用诸书、诗人总目。此为明万历时期曹仁孙校刊本。 历代总集常见的类型有三种,即分体、分类、编年。唐诗选本自唐顾陶《唐诗类选》始以类编排,继之以北宋李昉等人的《文苑英华》、王安石的《唐百家诗选》(分类本今存残卷)、南宋赵孟奎的《分门纂类唐歌诗》、宋末元初方回的《瀛奎律髓》。至明代张之象《唐诗类苑》的出现,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分类编纂的唐诗总集。原因在于:顾陶《唐诗类选》已佚,惟《文苑英华》卷七一四载有顾陶《唐诗类选序》和《唐诗类选后序》,能推知此书概貌一二。《文苑英华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唐诗总集,而是一部收录南朝梁末至唐五代的诗文总集,其编纂体例是先分体后分类。王安石的《唐百家诗选》分类本现存只有宋刻残本,即《百宋一廛赋》所注在小读书堆的分类宋椠残本,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,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静嘉堂文库于日本昭和十一年(1936)影印宋刻分类本。赵孟奎的《分门纂类唐歌诗》已残缺,现存仅十一卷,即 “天地山川类” 五卷,“草木虫鱼类” 六卷,今有宛委别藏录绛云楼藏本《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》十一卷。方回的《瀛奎律髓》是一部专选唐宋五、七言律诗的诗歌选本,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唐诗选本。因此,作为分类编排体系的唐诗总集,《唐诗类苑》是现存最早、规模最大、体系相对完备的著作,是分类唐诗总集的扛鼎之作。(介绍参考: 张之象《唐诗类苑》研究述略 ) 所谓 “全部唐诗”,是在明嘉靖万历时期,以张之象毕生搜集所得为限。其后,如众所知,又有明胡震亨《唐音统签》一千二十九卷、清秀振宜《唐诗》七百七十卷,以及在此基础上编纂百成的康熙帝整修《全唐诗》九百卷,唐诗续集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备。(介绍 参考 )   唐诗类苑.总二百卷.第001至039卷 [real3dflipbook id="34"]   唐诗类苑.总二百卷.第040至080卷 [real3dflipbook id="35"]   唐诗类苑.总二百卷.第081至119卷 [real3dflipbook id="36"]   唐诗类苑.总二百卷.第120至159卷 [real3dfl...

碣石调幽兰

  此唐人手写卷子谱《碣石调·幽兰》(第五)据传自南朝梁代隐士丘明,是现存最早的琴曲谱。此曲共分四段,通过描绘兰花之品格表达了虽不被重用,但并不颓丧的感情。此谱保持了早期文字谱的记写方式,共二百二十四行(每行二十至二十四字不等),四千九百五十四字。此卷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。 此卷于明治四年(1871 年)至二十一世纪初此谱藏于京都神光院,后来转到东京国立博物馆,被当做日本 “国宝”,列品号码为 TB1393。但究竟是何时流入日本却不为人所知,在进入神光院之前可能藏于日本皇室,后水尾天皇将它赐予一名京都伶人。江户时代的荻生徂徕(1666 年-1728 年)有《徂徕幽兰琴谱》和《碣石调幽兰指法》两部著作,但皆不为人知。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一项研究指出《碣石调·幽兰》序中数个 “年” 字都是武后新字,因此此谱应该是创作于武则天统治时期。但亦有人疑其断定为 “唐代所抄” 的证据不足。杨守敬在光绪六年至十年(1880 年至 1884 年)前往日本访得此谱的宝素堂写本,经当时的驻日公使黎庶昌将其摹写录入《古逸丛书》,光绪十年出版后,此谱才传回中国。 此曲用音甚广,多至十一个音。但基本上依旧是变宫变征的雅乐七声音阶。序中说 “其声微而志远”、谱末注有 “此弄宜缓,消息弹之”,因此全曲节奏缓慢,并不需要使用太大的力度。谱中 “拍之大息” 或 “拍之” 之语出现了四次,因此全曲正好分作四段。《碣石调·幽兰》开头散起,第一段是引,深沉压抑,但节拍自由。剩下的三段主题,第二、三段交替采用泛音和按音,音色变化较大。最后一段绝大部分都是使用泛音来弹奏的,给人一种明朗的感觉。(介绍 参考 ) 《碣石调幽兰》以文字记写音阶及操缦手法,四拍,二百二十四行,每行二十至二十四字不等,共四千九百五十四字,以「耶卧」、「住」、「抑」、「末」、「蹴」、「蹙」、「唈」、「复泛」、「仰泛」、「互泛」、「放」等字记左法指法,「掌」、「半扶」、「打」、「摘」、「劈」、「却转」、「转指」、「龊」、「历」、「发刺」、「齐撮」等写右手指法,「纵容」、「节」代表共法,以「豆」代表徽位,「取声」、「附弦」等记明弦位、徽数,是手法谱一种。 《碣石调·幽兰》的曲谱序言标题后面紧跟着写有 “一名倚兰”,故被认为即是《猗兰操》。据蔡邕的《琴操·猗兰操》,《猗兰操》是孔子 “自卫反鲁” 时所作,表达身老而不得志的感情。此外,序言中...

百美新咏图传

  此《百美新咏图传》由清代颜希源编集,王翙绘图。其内容以历史和传说中的百名女子为题材,收录历代名媛佳丽,如:西施、王昭君、赵飞燕、杨贵妃、嫦娥、织女等小传百篇,配以图百幅及文人咏词二百余首,集图像、传记、诗词于一体。此内含清乾隆五十七年及清嘉庆十年刊本两种。 书内插图描绘了:李夫人、陈后、飞鸾轻凤、潘玉儿、张丽华、杨贵妃、钩弋夫人、虢国夫人、西施、潘夫人、吴绛仙、邓夫人、寿阳公主、甘皇后、莫琼树、张丽嫔、丽娟、娥皇女英、窅娘、凝香儿、梅妃、班婕妤、袁大舍、袁宝儿、孙夫人、王昭君、阴后、上官昭容、窦后、乐昌公主、薛夜来、戈小娥、孟才人、花蕊夫人、邢夫人、息夫人、夏姬、懿德后、冯小怜、羊皇后、赵飞燕、武则天、卫庄姜、赵合德、宣华夫人、山阴公主、褒姒、虞姬、大乔小乔、秦国夫人、李势女、王戎妇、楚莲香、孙寿、樊素、小蛮、薛瑶英、宠姐、莹娘、雪儿、苏蕙、刘采春、卫夫人、管夫人、蔡文姬、木兰、琴操、张红红、随清娱、薛涛、卓文君、紫云、朱淑真、桃叶、崔莺莺、韩翠苹、红绡、红拂、叶小鸾、粉儿、柳氏、浔阳妓、贾爱卿、关盼盼、徐月英 琵琶、秦若兰、绿珠、任氏、朝云、开元宫人、卢媚儿、萼绿华、云英、洛神、巫山神女、董双成、弄玉、嫦娥、织女 本书曾是中国版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,是一部辑图像、传记、诗词及书法于一体文学瑰宝。其内原画出自当时宫廷著名画师王翙之手,人物篆刻清晰隽雅,形象栩栩如生,在版画史上地位颇高。   乾隆本 此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《百美新咏图传》。对比两个版本发现,除了部分序跋不一样,清嘉庆十年刊本多一些嘉庆时期人物的序跋。虽然书名页都题: 集腋轩藏版 。但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人物刻画的精细度更好。 百美新咏图传.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[real3dflipbook id='32']   目录 袁枚序、张道渥序、黄德成序、孙奎序、颜希源序、史积容序、吴经元序、熊琏 序题词、新咏 图传诗序、图传一百幅 集咏序、集咏 谭大经跋、颜希源(鉴塘主人)跋、吴廷瑞跋、邵颿跋     嘉庆本 此为清嘉庆十年刊本《百美新咏图传》。对比两个版本发现,除了部分序跋不一样,清嘉庆十年刊本多一些嘉庆时期人物的序跋。虽然书名页都题: 集腋轩藏版 。但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人物刻画的精细度更好。   百美新咏图传.清嘉庆十年刊本 [real...

节孝事实图

 此《节孝事实图》由清末画家改琦绘图。此拓本含太原张太宜人节孝图十二帧,描述王氏兄弟幼年丧父,家境贫寒,母亲张太宜人温良贤淑、含辛茹苦、昼夜纺织、上侍老姑、下抚二子,以勤俭信义教之,使二子成家立业。此为清道光十年徐渭仁题签拓本,后有刘枢、熊传栗、陆荫奎、石韫玉等所作的序及题跋。 太宜人 是明清时五品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。 清道光时期上海南市大东门(今中华路复兴东路)建有一座王家祠堂及省园,为王文源、文瑞兄弟所建。王氏兄弟幼年丧父,家境贫寒,母亲张太宜人温良贤淑、含辛茹苦、昼夜纺织、上侍老姑、下抚二子,以勤、俭、信、义教之,使二子成家立业。二子发家后,为表彰母亲的节孝事迹,祭奠先祖,遂建宗祠并名节孝祠。在节孝祠的墙壁上,嵌有《张太宜人节孝事实》石刻一组。由清末著名画家改琦绘图,王氏子孙、书法家寿康用各种字体题写与画面相应的文字解说。   节孝事实图. 清. 改琦绘. 徐渭仁. 题签 [real3dflipbook id='30'] 拓制信息 清道光十年拓本 题签 道光庚寅六月徐渭仁書 道光八年十月宗侄王鍾敬書: 太原張太宜人節孝事實 收藏来源 此为 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 藏本 目录 太原張太宜人節孝事實(道光八年十月宗侄王鍾敬書) 张太宜人节孝图十二帧 沈希轼先生题识 太原张太宜人节孝事实记(石韫玉撰) 高垲题识 郭辙题识(刘枢撰文) 熊传栗作序(钱塘倪承璐书) 张太宜人节孝事实图颂并序(金元恩序、胡勋裕书) 蒋超曾跋 陆荫奎题识 钟泽题识 王寿康题识 古籍下载地址: https://new.wuguo.vip/260